抗旱抢回来的玉米倒在秋雨连绵的地里宝博体育- 宝博体育官网- APP下载 BaoBoSports
2025-11-06 23:00:10
宝博体育,宝博,宝博体育官网,宝博app下载,宝博体育网址,宝博体育官方网站,宝博体育注册,宝博体育靠谱吗,宝博体育登录,宝博体育入口,宝博体育注册,宝博官方网站,宝博APP,宝博注册,宝博网址

钱龙认为,即使在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,农业受自然系统制约的特性依然存在。科技进步能够减轻风险,却无法彻底消除“靠天吃饭”的现实,“农业本身是开放的自然系统,光照、温度、降水、风等多重因素交织,天然具有随机性和复杂性。科技能做的,是减少风险、提升应对能力。例如,改良培育耐旱、耐涝品种,通过遥感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实现精准的气象预测,以及通过人工调节如增雨消雨等手段减轻不利天气的影响。科学在农业应用方面的前景广阔,但不能完全消除农业风险。”
他指出,提升农业体系的“韧性”是未来的核心方向。韧性意味着在遭受冲击后具备抵御、恢复和再生能力。在硬件层面,应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,完善沟渠和排水系统,科学布局烘干中心,提升机械装备的多样性和适应性。在软件层面,应健全农业保险体系,完善合作社、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的利益机制。在生态上,应适度恢复湿地和植被,增强自然调节功能。“只有将科学创新、基础设施建设、制度设计与农民支持有机结合,农业才能在不断变化的气候中保持稳定和安全。”
但他也表示,晚播小麦不一定减产。他举例:2021年黄淮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秋汛洪涝灾害,导致小麦大面积晚播,次年产量仍创历史新高,许多当年11月底播种的小麦“一根针”“土里捂”越冬,第二年亩产仍超千斤。这是因为冬小麦生育期长、自我调节能力强、管理回旋余地大,是世界公认的稳产高产作物。且已有完善成熟的晚播小麦“四补一促”应变技术,即选用晚播早熟的品种,适当增加播种量,提高整地播种的质量,科学施足底肥,加强冬春管理促弱转壮。
